从《中国人真的一点也不多》看媒体怎样用数字耍流氓




反节育派讨论人口问题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征:当你跟他们讨论人口数量时,他们会把话题拐到人口密度上。这种偷换概念的伎俩他们怎么玩都玩不烦。

最近这方面的中坚之一,以前自称有态度的网易,如今自称各有态度(当然,网易不会告诉你的是,大家可以有各自的态度,但不是每种态度都有机会被它放在显眼的位置),通过浪潮工作室又推出一篇这样的文章,标题是中国人真的一点也不多(以下简称《中》文或该文,文章详情见、中国数字时代版《浪潮工作|中国人真的一点也不多》,而这两篇应该都是用201612月发表在《壹讀》上的一篇没有署名的文章《覺得城市擁擠啊,都是因為人太多……呸!》炒冷饭而成的,而壹读那篇据说又来自“视知”,但它提供的网页打不开)。

乍一看这标题,还以为是讨论中国人口数量的,还以为他们为反节育派教主易富贤的中国只有“12.9亿人找到新证据了呢。

可是点开文章一看,人家根本不是讲人口数量的,正如反节育派一贯的的伎俩那样,里面讲的是人口密度,而且是几个大城市的人口密度。

劳驾以后编文章的时候严谨一点点好不好。如果是讲人口密度,最好把题目改成中国人口密度真的一点不大。或者,更严谨一点,根据该文实际内容,把题目改成“跟世界其他大城市相比,中国大城市的人口密度一点都不大”,有点啰嗦,但总比简单但偷换概念强。

所以,这篇文章第一个耍流氓的地方是偷换概念

不过呢,既然他们说人口密度,我们也不妨看看文章里到底是怎么讨论这个问题的。

首先,这篇文章比较了北上广和东京的人口密度,在尝试了几种连自己都觉得“看起来也不太公平”的比较方法之后,他终于找到一种得出的结论“人口密度没差太多,北京略低一些”,以及(上海和东京)二者“人口密度只能说是难分高下”。

也就是说,由于北上广跟世界上最拥挤的城市之一东京的人口密度差不多,作者认为这就足以证明“北上广并不拥挤”。这就像一个小孩的学习成绩一直排在倒数,却自以为成绩不错一样,一个人得多阿Q,才能用这样的结论自欺欺人啊

中国的人权指数、新闻自由指数、清廉指数啥的经常在世界上排名倒数多少多少位,共匪再无耻,也不敢因为自己不是倒数第一名而矜夸其人权、新闻自由和清廉状况良好吧,这“各有态度”的网易,这个浪潮工作室的无耻程度已经超越共匪了。这是《中》文用数据耍流氓的第二个地方。

接下来,如果你眼睛够尖,你就会发现浪潮工作室也承袭了其教主易富贤的一个优良传统,亦即:他们会告诉你说自己的资料来自某权威机构或网站,但永远不会告诉你,那些资料到底来自哪篇文章,如果是网文的话,更不会附上那篇文章的原始网址。这是该文的第三个耍流氓的地方

原因不言自明:他们可不喜欢我这种喜欢追根究底的人去检验那些数据从原始资料进入他们的文章过程中经历了什么神奇的变化。比如说,浪潮工作室这篇文章里有几个城市的夜晚路网密度图,并且号称是由《自然》一篇论文提供的数据绘制而成。但是该文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里,有来自《自然》的文章吗?我反反复复找了好几遍,愣没找到。

如果你眼睛够尖,你还会发现这两幅地图缺了点东西,什么东西呢?比例尺啊!难怪文章要说洛杉矶道路密度大于北京是直观上的感觉。放地图不放比例尺,是该文的第四个耍流氓的地方

后来我自己到google上搜了下,《中》文中那张洛杉矶地图包括的上下界限,跟在Google地图页面放大到175%的情况下比例尺大致为10公里/31厘米左右的洛杉矶地图相当。而《中》文中北京那张肯定不到这个数,因为在Google上相同放大比页面中,比例尺为10公里/33厘米(没法调到比例尺为10公里/31厘米)左右的北京地图,上可抵北六环,下可抵南五环;可是《中》文中那幅北京地图顶上只到北五环,底下也只到南四环。

换言之,北京夜晚路网密度之所以在直观上比洛杉矶的稀,部分原因是前者放大的程度比后者更大。瞧瞧作者耍流氓这手段,真把读者当傻瓜呢,也太小瞧读者的眼力了吧。

另外,为什么要选择夜晚路网密度图呢?为什么不选择白天的?作者没有说明。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可能的一个原因是:西方人晚上喜欢外出享受夜生活,而中国人喜欢待家里,因此西方国家大城市晚间的车流量可能相对较大,由此衬托得北京“路网密度”就更小了。

另外,眼尖的读者还会发现,在提到人口密度时言必称日本或东京的反节育派,为什么在比较“夜晚路网密度图”时,只提洛杉矶这样的美国城市,却不提东京?
为什么对东京大名鼎鼎的超贵停车费只字不提?
为什么不批评东京政府用超贵停车费来进行“政府管制”?
为什么不建议东京政府用增加停车位的方式来保障民众的开车“自由权”?

哈哈!这一点正是作者另一个耍流氓的地方,而且体现了典型的易富贤式“研究”方法,也就是通过“研究研究再研究”(其实是勾兑勾兑再勾兑)的方式,在论述中只采用对自己论点有利的论据,而对那些与自己论点相矛盾的论据假装看不见,甚至假装它们根本不存在。换言之,就是讨论分析问题的时候,故意采用有失偏颇的片面视角来误导读者。

当然,就算北京的道路密度真的小于洛杉矶,《中》文作者也不会进一步探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该文的目的是把造成中国大城市病的原因推到别的因素上,而不是老老实实承认造成大城市病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口确实多、人口密度确实大)。但是记性好的读者或许还记得,去年北京试图推行小区拆墙,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其实就是想增加城市道路的密度。

但后来的结果好像是不了了之,因为政府只想把小区内部道路共产充公,却不肯把政府大院那些真正的公共道路(用纳税人的公帑出资修建和维护的)加以公共化。目前的情况似乎是,政府部门不肯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小区居民同样不肯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事情好像就这么胶着着。

但是,换一个角度看,政府与市民在拆墙问题上的“自私”,也说明道路网并不是越密越好,保留围墙也自有其好处,比如说,它可以让交通噪音更小,汽车尾气更少,社会治安方面也更有保障。更具体地说,就是当你的孩子在自家小区里玩时,他/她被野蛮司机撞到,被汽车尾气熏倒,或者被人贩子拐卖的几率会更低一些,也就是居民的生活质量会稍微高一点点。

当然,对共匪政府来说,保留围墙还有更多难以明说的“好处”,比如说,凭借高耸的围墙和大门口的保安或武警,他们可以把中国的社会问题挡在门外。不管是采用非暴力方式抗议的异议者和访民,还是用暴力方式表达不满、循着“出门左转是政府”路径找上门来的人,都更难以接近官老爷们。如此,共匪官员才能更安心地待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安安静静地喝茶看报,混吃等死。

不过,既然各有态度的网易和浪潮工作室觉得路网密度问题很重要,那也不妨率先把自己所在小区或大院的围墙拆了,欢迎各种社会车辆驶入。增加道路密度这事,可不能光说不练。我相信你们一定会非常享受更多车辆带来的更多噪音和尾气。对了,中国的机动车保有数量虽然名列第二,但比美国少很多(具体数据我在《 庞大的人口基数是形成“三千万光棍”的另一个主因》里提到过),所以你们应该可能或许大概是不会比美国人更难受的。

继续往下读,就会发现该文中有一些值得思索的地方,例如那句上海人口从1990年的1283万增长到2015年的2415万人,说明上海(常驻?)人口在25年间增加了近一倍,也就是增加了近100%

北京的情况如何呢?我在Google上搜到一个标题是“北京市历年人口变化”的网页(https://www.douban.com/note/119465756/),里面附有自中国沦陷于共匪之手这几十年来北京每十年的人口统计数据:
1948 203万人
1958
660万人
1968
无数据
1978
871.5万人
1988
1,061万人
1998
1,245.6万人
2008
1,695万人

这篇文章没有说明这些数据的出处。如果数据真的可靠,就可以看到北京人口经历了好几次猛增期,其中从19481958这十年,人口从203万增加到660万,也就是增加了(660-203万)/203225%1988200820年间人口增加了600多万,也就是增加了60%以上,其中从19881998的增速是(1,245.6-1,061/1,061万≈17%,19982008的增速是(1,695-1,245.6万)/1,245.6万≈36%

反节育派一谈人口密度就喜欢拿日本作比较,那好,我们也来看看东京的情况,维基上也一个词条讲了日本最大的一些城市每十年的人口变化

把东京在二战之后的数据挑出来,就会发现,在二战结束后的最初十几年,东京也经历了类似人口激增,例如从1950年到1960年,人口从5,385,071增加到8,310,027,虽然没有北京增加225%那么夸张,增加的人口数量也没北京多,但增速也达到了54.32%,而且人口总数要比北京多。

然而,在此后几十年里,东京的人口就比较稳定了,差不多一直保持在800多万,有时还会出现少量的负增长,而从2000年到2010年,其人口又出现第二个快速增长期,从8,134,688增加到8,945,695,增速为9.63%,不过实际只增加了811,007人,不到一百万不像北京,除了大饥荒那几年没数据,每十年动辄增加几百万人

两相对比,我们就可看出来,最近二十多年,上海和北京的人口不仅总量多,而且增长特别快。这二十几年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最快的时期。但绕是这样发展,仍赶不上人口快速增加带来的需求增加。

为什么北京和上海近二三十年都出现了这样动辄每十年增加数百万人口的现象呢?这当然不是因为两个城市的户籍人口繁殖得太快,而是因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能享受更大的迁徙自由权,有大量的外地人涌入这两座大城市,寻找更多的工作机会。但根本原因是这些大城市的背后有一个庞大的“人口池”,也就是中国的十几亿人口。

东京在二战结束后人口激增其实也是出于类似的原因:来自日本其他地区的人口大量迁徙到这座大都市,寻找更多的工作机会。而在经历那一波人口激增后,东京再没有出现动辄每十年增加几百万人口的现象,则是因为日本没有中国这样庞大的“人口池”。虽然日本全国的人口一度过亿,但跟中国的十几亿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有意思的是,《中》文在说到上海人口激增而教育和医疗发展增速缓慢时,并没有像拿它跟其他国际大城市相比。当然,可能这方面的数据也不好找。

那我们拿好找一点的数据来说,比如地铁的发展,《中》文列举了东京的轨道交通如何如何发达,但它没有指出的是,这种发达的轨道交通网不是在短时间内很快发展起来的。根据维基百科上的一个网页《東京的地下鐵系统》,东京第一条货运地铁于1915年开始运营,第一条载人地铁开始运营是在1927年。也就是说,东京发达的地铁交通网络是在差不多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逐渐发展起来的,而且从二战结束后发展迅速,差不多每隔几年就建成一条新地铁线;当然,有时一条线路的建设就经历了好几十年的时间,比如千代田线,从1966年开工,每隔几年就建成一段,通车一段,到1980年代才算勉强全部建成,但此后一直在对车辆和轨道做改造升级。

而且,东京虽然有如此发达的轨道交通,上下班高峰期的拥挤程度也是举世闻名的。“寿司式拥挤”“沙丁鱼式拥挤”“杀人拥挤”等,都曾经是西方媒体形容东京地铁的词语。

那么北京的地铁发展情况又是如何呢?根据维基百科的资料,北京建成第一条地铁是在1969年(苹果园至北京站),但因为技术不行,之后试运营了10来年,到1981年才正式运营。至于地铁二期工程,也就是建成现在的整个1号线和2号线,就用了20年。要到进入21世纪后,北京的地铁轨道交通才开始飞速发展,十几年间建成了十几条线路(这里再顺便吐槽几句,《中》文说“整个东京的轨道交通不止有地下跑的,还有地上开的”,其实北京的地铁也有很多是在地面上跑的呢,比如说13号线、八通线、昌平线、机场线,15号线等等,位于郊区的路段大部分就是在地面上跑的,南部的几条新线我没坐过,就不说了)。

然而,至少在京沪,尽管近二十几年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道路基础设施飞速发展,但无奈这样的大城市不仅人口多,人口密度大,而且人口增长很快,所以依然无法满足居民的需要。这些大城市的城市规划之所以落伍,主要也是没有预料到常住人口会增加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多。‘城市病’到底是谁造成的?还真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不言自明”。要解决城市病问题,恐怕也不是像某些只会纸上谈兵的砖家说的那么轻巧。只执一端,没有能力更没有意愿全面地分析问题,是《中》文耍流氓的另一个地方。

至于后面的“外國比中國人少嗎?”或“城市的极限在哪里”那几段,就更是明显的耍流氓了。原因有二,其一,作者只说了美日意有多大比例的人口“挤”在多大比例的国土上,却不提这些人口数量到底有多少,以及相应地,中国“挤在一起”的人口数量又有多少。因为比例高不等于总数就多,比例低也不等于总数就少,而且,也别忘了自己文章标题里说的是中国人口数量“真的不多”,又扯比例干什么呢?每次都这样偷换概念,很有意思吗?

其二,非常明显,作者只算了人口集中带来的经济产出(准确地说,是经济产出占全国的比例,同样不是数量),却没有计算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健康代价。

作者似乎忘记了,中国人口最密集的东部地区,也是环境污染的重灾区。说到这里,反节育派经常挂在嘴里的人权又跑哪儿去了呢?难道中国人天生下贱,就该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就该在污染直接或间接导致的各种疾病中,慢慢地被折磨死?别忘了,人权不单单包括生育自由权,也包括健康权呢。

《中》文其中一个版本在文章最后一段里把京沪周边的耕地称为“不務正業”的土地。这也是一种相当奇葩也相当流氓的提法。

北京的家庭主妇可能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每年春节之后,这个城市的蔬菜价格几乎都会经历一轮暴涨,原因是本地和北方大部分地区正值严冬,蔬菜产量剧减,因此不得不从南方输入大量蔬菜。其实南方的蔬菜价格在当地并不高,之所以运到北京后变得那么昂贵,是因为运费太贵。

类似的现象我今年又在樱桃价格上观察到。今年樱桃上市后,我在市区一家超市看到里面出售的来自外地甚至外国的樱桃,最便宜的也要二三十元一斤,贵的则要七八十元。然而就在同一天,当我途经离我家更近的县城时,市场上出售的本地樱桃却只有十五元一斤,明显便宜很多。之所以价格相差这么大,虽然跟樱桃品种品质也有一定关系,但最主要的原因依然是外地外国输入的樱桃运费更贵。

当然,对于易富贤那样依靠制造谎言骗稿费骗商务舱机票的职业骗子,以及“各有态度”的网易那种在人口问题上专门通过提供制谎传谎一条龙“服务”来骗钱的网站,这样的价格差异不值一提。但对于绝大多数并不特别富裕的市民,对于像我这种义务揭谎不拿稿费的人,这样的价格差异就很重要了。

总之,除非政府也像据说热爱人权的反节育派那样,不在乎低收入人群对农产品价格的承受力,否则京沪周边的耕地就很有存在的必要,绝不是什么“不务正业”。

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些耕地以及耕地上的农庄、果园,其实也为市民提供了就近休闲娱乐的地方,要不然为什么北京郊区的公路每到节假日就会出现大量私家车,你以为那些人是开着车到乡村来游行示威的吗?

在《中》文另一个版本的最后一段里,则有这么一句奇葩的话:“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城市管理者会以嫌弃人口太多为己任,除了中国”。

当作者写下这句话时,他显然忘记了前面说的“城市病”起源于何处?是起源于中国吗?是仅仅出现于中国吗?显然不是。既然世界各地都把大城市因人口多且人口密度大而带来的各种问题算作病了,这还不是嫌弃人口太多?难不成对作者来说“生病”是个褒义词?好耶,祝你天天生病。

说到这里,我从网上还搜到一篇文章《治疗“大城市病” 这些国家纷纷为首都“减负”》。里面提到,“德里近400万人口”是居住在“非法居住区”的。据文章所说,所谓“非法居住区”,就是“自己非法建设和开发(的)住房”,其实就是自建房屋,但“非法居住区”的提法却跟中国的违章建筑有点相似,但中国并没有把全部自建房算作违章建筑吧?!这印度都把自建房算作“非法”了,上升到了法律高度,比中国还过分,这还不是嫌弃人口太多吗?

建议“浪潮工作室”以后写文章别动不动就“除了中国”,除非你们选择性失明,“除了中国”就看不见别国。

写到这里,连我自己都感觉自己仿佛是在为共匪政府洗地了。其实不是我要洗地,而是某些自称信奉民主自由,自称热爱德先生赛先生的人,连一些基本的事实都看不清,或者干脆就拒绝承认这些事实。

无论你热爱共产主义,还是热爱民主自由,只要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在决策过程中拒绝直面现实,拒绝以事实作为施政的基础,最后造成的结果都是灾难性的。而在中国,人口多就是这么一个基本事实。

因为浮夸,因为撒谎,因为拒绝承认一亩地产出只自有几百斤的事实,大跃进造成的大饥荒夺去了数千万中国人的生命。那不过是几十年前的事,殷鉴不远,可是关于那场人祸以及造成人祸的原因,健忘的又何止共匪呢?

反节育派,你们就继续瞎编吧。人口学骗子易大师可真是门徒众多,生生不息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造假大师易富贤的浆糊统计学:“计划死亡”终于在他笔下变成现实

反节育派弥天大谎之一:“失独家庭上千万”

戳破造假大师易富贤的新“水泡”